English

跨出校门天地宽

1999-10-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我有话说

今年上海高校全面扩大招生的消息传出之后,有人曾为高校后勤的容纳能力担心,而扩招后的事实表明,高校的后勤服务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一年多来的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渐渐走活了高校后勤一盘棋,解除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勤”之忧。

上海高校后勤改革探索始于改革开放之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局限在校内运行机制的调整,没有突破“一校一户办后勤”的格局,收效甚微,高校后勤依然掣肘着高校的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后勤的落后状况,没有大手笔不行!1998年初,上海市教委遵照中央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出台了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步伐的两个文件《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五年规划》,确定在2000年底前使高校后勤与学校规范分离,完成转制,初步形成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与协调社会力量办后勤相结合的新格局;再经过3年时间,建立起更高程度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

日历仅仅翻过一年多,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取得了颇为骄人的成绩:改革投资体系,利用社会力量建造学生公寓60万平方米,改造筒子楼20万平方米;多元筹资,新建教师公寓和校际联合购买空置房50万平方米;借巢养凤,依靠市国有企业建成10个高校后勤专业配货中心;连锁经营的20家教育超市和19家餐厅在各高校安家落户;作为后勤社会化载体的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宣告成立;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18家高校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正逐步由试点转入实施。

多元筹资,建设基础设施

学生住宿问题历来是制约高校发展规模的“瓶颈”之一,它因此被列为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新一轮探索的突破口。

“政府政策支持,学校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建造,银行给予贷款,学生宿费还贷”,这种多元筹资建造学生公寓的思路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同和支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计划、城规、水电、人防和通讯等十多个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一门式”服务,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4.5亿元贷款,房地产开发商以每平方米900元(含家具)的造价投资建设——漂亮的学生公寓就这样一幢接一幢拔地而起。

上海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9年间,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共建设学生宿舍98万平方米,而采取新的投资机制后,在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不要国家拨款就建成33万平方米。

如今,除了在建的学生公寓外,上海市又启动了18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村建设计划。规划中的大学生村建在学校附近和地铁、轻轨沿线,力求交通便捷,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首批由普陀区挑浦镇投资兴建的3万平方米“桃李大学生村”和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投资兴建的“上宝大学生村”已经破土动工,明年即可投入使用。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从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后勤建设正在向进行基础实验室等技术后勤拓展。上海市教委拿出一部分财政投资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贴息,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促使高校多元筹资加快教学设施建设,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保证。目前,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已与上海市教委签署协议,支持高校改造基础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已经通过贷款,顺利改造了第一中心实验室。

联办经营,降低服务成本

后勤社会化打破了一校一户办后勤的小而全的旧体制。高校联办后勤、规模经营,减少了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降低了服务成本,使学校和师生得到了实惠。

1998年4月,上海39所高校联合组建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市场统筹、项目分担、统一结算、按股分红”的经营思路,利用社会上丰富的产品资源和高校生活消费大市场,组织专项配货经营,形成了采购上的规模效益,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管理成本。

去年和今年春季,公司连续举办大学生床上用品展示会,近百家生产企业参与投标,最后新生购买全套床上用品的人均支出比市场价减少25%。去年年底,公司组织学生公寓配套家具公开招标,成功地为学生公寓配备了质优价廉的家具,吸引了北京、辽宁、福建等地院校到上海看样订货。公司与上海市食品公司等国营副食品大企业组建了10个专业高校后勤配货中心,利用批零差价为各高校后勤节省了几百万元。如今,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有20家连锁经营的教育超市和19家连锁经营的快餐厅,为高校师生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和餐饮服务。

公司联合采购的价格优势在购买商品房中同样得到了证实。地处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附近的外销房原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几所大学准备购买20000平方米作教师公寓,公司出面,最后以每平方米4080元成交,产生效益2000多万元。公司联合采购帮助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购买的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也都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规范分离,全面走向社会

将后勤服务实体从高校行政中剥离出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关键一步。后勤剥离之后,学校与后勤的关系就是甲方乙方,原先拨款搞后勤,现在后勤通过服务收费,原先管后勤,现在却可以选后勤,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教育经费就能充分用于教学和科研。

上海市教委的整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四、六、八”,即:每所高校的后勤部门从学校规范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组建两个为后勤社会化服务的载体——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上海高校后勤发展中心;学校后勤分别选择并入、托管、联办、连锁四种方式中的一种进入两个“中心”;学校后勤实体在人事、资产、经费、管理、经营、服务六个方面进行实质性改革;后勤改革在效益、质量等八个方面初见成效。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启动之后,社会力量介入校园服务,给原有的后勤带来冲击,形成了互相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上海大学通过招标引进多家社会知名餐饮公司参与校内餐饮服务,与校内膳食部门展开平等竞争,每学期通过调查评估,排名最后者将被淘汰出局,有效改善了学校餐饮服务质量。

在与社会力量的竞争中,高校内部的后勤服务业经了风雨,见了世面,长了经验,有了胆气,它们不仅在校内服务市场站住了脚,而且准备到社会服务市场上去开创新的天地了。

回顾改革进程,上海市教委认为,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是自上而下的一项改革,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良好保证。他们还说,高校后勤姓“教”,虽然运用市场机制,但方向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